资讯动态 >> 新闻详情

2019全国两会: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大有可为

2019-03-18
全国两会地方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上午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与代表们共话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

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长三角地区如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区域经济领先,如何在乡村振兴方面也更有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表示,城市的郊区在城市发展中拥有的独特优势。他认为,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加大土地流转,只有流转了以后才能够现代化。一家一户的小农是没办法跟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的。”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研究员李爱青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小农户经营的弱势越来越凸显。当务之急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桥梁”:“小农户有社会服务组织带动,比如耕种、施肥、打药、收获,社会组织能提供帮助。另外受到灾害时,有农业保险进行保障,这就保证了小农户获得基本的农业收入。”


确保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指出,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同日,在2019年两会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18年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实际上降幅不大,减少了74亿斤,相对于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只有0.6%,而且主要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的结果。比如,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做了减法,因为不是优势区,增加了大豆、马铃薯、优质 饲草料的生产,实际上有效供给是增加的。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韩长赋称,稳定粮食产量,就是要防止出现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今年的粮食生产要做到三个“稳”:稳产量、稳面积、稳政策。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会始终一贯,今年还要对玉米大豆的农民进行生产者补贴,水稻的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相信经过今年的努力,会有一个好收成。


从中长期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到三个“两”:

一是“两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今年新增8000万亩,推进种业和科技创新,使得粮食生产有科技支撑;

二是“两区”,在全国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经过测算,两区建好以后,可以基本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的安全;

三是“两个积极性”,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要在政策上让农民种粮有账算,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


“在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今年一号文件释放的‘重农抓粮’信号是最明确的、最强烈的。”作为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执笔人之一,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祝卫东公开表示,“三农”作为战略后院,如何稳住守好,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增添底气和回旋余地,是出台今年一号文件的一个深层考虑。


打通科技入村到田“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振兴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当前面临的问题,既有许多农业重大需求还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又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


陈萌山认为:“为加快缩小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和理论产量的差距,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挖掘科技的支撑潜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陈萌山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科技投入,下大力气解决科技成果落地难的问题。


中科感知,以创新科技助推中国新农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亲切嘱托,为全力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一家专注构建发展创新型农业技术与服务的企业,中科感知始终以“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为基点,运用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技术,针对智能农业装备、新型植保技术、智能化设施农业等领域,提供包括软件、硬件、整体化系统、定制化产品在内的多重服务。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未来,致力于“助推中国新农业发展”的中科感知,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必将贡献更大的力量。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科学报、荔枝新闻、新华社)



全国两会地方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上午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与代表们共话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

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长三角地区如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区域经济领先,如何在乡村振兴方面也更有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表示,城市的郊区在城市发展中拥有的独特优势。他认为,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加大土地流转,只有流转了以后才能够现代化。一家一户的小农是没办法跟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的。”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研究员李爱青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小农户经营的弱势越来越凸显。当务之急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桥梁”:“小农户有社会服务组织带动,比如耕种、施肥、打药、收获,社会组织能提供帮助。另外受到灾害时,有农业保险进行保障,这就保证了小农户获得基本的农业收入。”


确保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指出,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同日,在2019年两会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18年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实际上降幅不大,减少了74亿斤,相对于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只有0.6%,而且主要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的结果。比如,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做了减法,因为不是优势区,增加了大豆、马铃薯、优质 饲草料的生产,实际上有效供给是增加的。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韩长赋称,稳定粮食产量,就是要防止出现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今年的粮食生产要做到三个“稳”:稳产量、稳面积、稳政策。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会始终一贯,今年还要对玉米大豆的农民进行生产者补贴,水稻的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相信经过今年的努力,会有一个好收成。


从中长期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到三个“两”:

一是“两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今年新增8000万亩,推进种业和科技创新,使得粮食生产有科技支撑;

二是“两区”,在全国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经过测算,两区建好以后,可以基本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的安全;

三是“两个积极性”,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要在政策上让农民种粮有账算,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


“在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今年一号文件释放的‘重农抓粮’信号是最明确的、最强烈的。”作为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执笔人之一,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祝卫东公开表示,“三农”作为战略后院,如何稳住守好,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增添底气和回旋余地,是出台今年一号文件的一个深层考虑。


打通科技入村到田“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振兴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当前面临的问题,既有许多农业重大需求还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又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


陈萌山认为:“为加快缩小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和理论产量的差距,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挖掘科技的支撑潜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陈萌山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科技投入,下大力气解决科技成果落地难的问题。


中科感知,以创新科技助推中国新农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亲切嘱托,为全力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一家专注构建发展创新型农业技术与服务的企业,中科感知始终以“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为基点,运用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技术,针对智能农业装备、新型植保技术、智能化设施农业等领域,提供包括软件、硬件、整体化系统、定制化产品在内的多重服务。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未来,致力于“助推中国新农业发展”的中科感知,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必将贡献更大的力量。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科学报、荔枝新闻、新华社)